10月下旬,北京已进入晚秋,寒意渐浓,养合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午后多选择在楼里活动。
公寓位于南四环,被大型社区环抱,与商业综合体“世界之花”和石榴公园一墙之隔,与在远郊的养老院相比,这里的地理位置还算不错。不过,院长吴翠翠告诉我们,公寓建成近7年来,160张床位还没住满,也没有实现盈利,“超过90%的老人还是倾向于居家养老,这是目前养老行业的现状。”而居家养老需要更加多的护理人员,需求差异性大、服务成本高,也是业界普遍面临的难点。
除了照护需要,很多老人在社交、陪伴等方面同样有诉求。临别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轮椅上和我们道别,并目送我们下电梯。楼下大厅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唱歌,多是上世纪的老歌。
一家养老院的发展现状,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折射出老龄化进程加速之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养老被称为“城市的温度计”,也是一个国家的温度计,测量着民生福祉增进的成效。我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先后出台土地、财税、金融、保险、人才等系列扶持发展政策,例如多部门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高校增设“老年护理”“老年健康与医学”专业、养老金融被列入金融“五篇大文章”。
作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也有许多肉眼可见的“进阶”,包括养老服务智慧化程度整体提升、探索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金融创新支持养老产业、精细到厘米的环境适老化改造等。
怎样逐渐增强市民对于“大城养老”的信心,提升大城市的“适老”温度?笔者近期在北京、上海两地走访中,看到从一些“小切口”解决养老体系建设“大问题”的探索和实践。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老龄化有“三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中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从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仅用了21年(2000年—2021年),比发达国家快了2-5倍。
“升档”速度还将加快,预计将用时约10年。这是因为“60后”在未来10年将要老去,出生于1962年-1975年的这一群体人数高达3.67亿,彼时的“生育高峰”将转化为一个“老龄化高峰”。而且“60后”的子女多为独生子女,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难以再完全依靠“养儿防老”,亟需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
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压力更为突出。截至2023年底,千万级人口城市中,如北京、武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均已超过15%,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20%。其中,上海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8.8%,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37.4%。从规模看,北京、上海的老年人口数量甚至超过部分省会城市总人口。
我们是否已准备好?首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官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其次,在政策引导方面,纲领性指引不断出台:2016年,老龄事业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20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底,养老金融被列入金融“五篇大文章”。针对大城市养老,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努力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提出要求;2019年,全国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大力推动发展大城市养老产业”。
但与“政策热”形成对比的是,养老服务市场仍面临一定的“市场冷”困境,表现为养老服务供给速度追不上需求的上涨的速度。据大家保险集团和尼尔森IQ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商业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显示,2017-2021年,我国养老床位数量复合增长达2.2%,不及同期(65岁以上)老年人口5.9%的复合增长率。
事实上,近年多路社会资本已纷纷进入养老领域,但投资回报率低、周期长、缺人才等问题突出,“普惠型养老机构不重盈利,几乎全是靠情怀和责任心在支撑。”据吴翠翠介绍,养合老年公寓是民办非企业类机构,自2017年开业至今还没实现盈利。他们测算过盈亏平衡点,以每月5000—10000元的中档养老院定位收费标准,入住人数达130人时理论上可获得盈利,但该公寓目前入住老人已有约140位,仍未实现扭亏为盈。
因为资金支出项很多,除了租金、员工工资等“大头”,还有许多细节。“老年人对温度、声音感知更敏感,公寓为此配置了中央空调、静音地板,电费目前还是商业用电标准。近年消防安全要求慢慢的升高,装修也要进一步升级。”吴翠翠说。
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产金额的投入,这些几乎都是机构自掏腰包,从外部融资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
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程玖玖”)近年来养老板块逐步扩大,无论是医养、康复,还是互联网+养老,都有所触及。“长久以来,养老行业都是小富即安式的盈利,并不足以支撑其批量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想要做大规模,承载更多的养老院,还是得通过融资来实现。”全程玖玖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公司在更加深入地开发市场、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过程中,遇到了的难处。
和养合老年公寓一样,全程玖玖也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养老机构,在传统信贷逻辑下,这类机构很难获得融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养老机构,往往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现金流也不充裕,还在探索长期稳健的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提出了新的命题。”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孙宁总结称。
而民办非企业单位养老机构不在少数。“在上海700多家养老机构中,一半以上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全程玖玖负责人进一步称,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养老机构持续探索、复制推广好的模式,更需要政府、企业和银行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平衡。
2022年10月,上海市政府为养老企业设置了专门的贷款批次包,向养老产业倾斜资源,实现专款专用。农行上海分行主动对接联系了多家像全程玖玖这样的养老服务机构,并实地走访调研养老产业情况,进一步探索企业需求,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联合推出一款养老领域专属贷款——“农银养老批次贷”,一同搭建符合上海特色、贴近产业需求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新模式。
基于此产品,农行上海黄浦支行第一时间为全程玖玖金泾护理站定制了一套融资方案,仅用5天就发放了300万元养老批次贷款,解决了护理站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这笔贷款也是农行上海分行辖内首笔养老批次贷款。
相比于股权融资,养老机构更倾向于银行贷款,因没有股权稀释的风险,且价格更优惠。全程玖玖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人力是最大的经营成本,‘养老批次贷’解决了我们短期流动性的问题。这是一次很好的开端,我们大家都希望借此机会把自己的运营能力体现出来,也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支持。相信随帮扶养老产业的各项配套政策出台,尤其是金融政策,养老产业将会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养老产业。”
在北京,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思路也在创新。今年5月,养合老年公寓获得了开业7年来的首笔贷款,资金来自农行北京分行。据该项目负责人、农行北京丰台光彩支行行长王茜介绍,该笔贷款是养合老年公寓投资主体——养和(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以在京的一套自有房产作为抵押,银行评估房产价值后,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授信。
“这同样是农行北京分行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的一个突破,把资金贷给真正服务养老的机构。”王茜说道。
事实上,对银行来说,目前养老产业认定标准尚不够明确,也是养老产业金融实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痛点。孙宁举例称,除了老年人,伤病员也需要用轮椅,所以轮椅制造企业是否属于养老产业范畴,同理还有医院等机构,这些都需要更清晰的统计口径。
尽管养老产业金融的边界仍待进一步明确,不过在这一阶段,以产品和思路创新“切口”解决养老机构融资难,已是大城养老服务向前迈进的表现。除此以外还有养老智慧程度整体提升,更是惠及了更多更广大的老年客户群体。
上海康桥镇璞华养护院是红日集团在上海浦东新区打造的智慧养老试点,进门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一块大电子屏幕,记录了院内订餐、探视、换床、新入院、请假外出、返院、出院,以及本月寿星、本周活动等信息。这背后是一个“智慧养老综合数据平台”,未来家属也能够在手机上看到老人在院内实时活动的情况。
这个系统实际上也是养老金融服务的延伸。在璞华养护院智慧养老场景的搭建上,农业银行为其提供了一套基于手机银行的智慧养老综合解决方案,涵盖考勤管理、护工巡检、呼叫处置、健康体验、预约探视、辅助点餐、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云端部署的方式,院方基于PC浏览器即可登录管理端,全景掌握养护院的日常经营管理数据。
除此之外,家属可通过农业银行手机银行远程查询老人在院内的身体健康信息,通过“长者点餐”功能帮助老人点餐,通过掌银商城为老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线上完成自助缴费等操作。
“养老院的智能化产品并不会一下子让人感觉很震撼,都是落实到细节中去的,考虑到老人方方面面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璞华养护院负责这个的人说,将上述信息数据打通后,形成了统一的平台数据。
该负责人感慨道,“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老人入院、健康、用餐、消费、出院等方面做管理,所有数据打通后在运营上实现了闭环。对于农行的数字化赋能,我们开始其实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使用一段时间后,确实明显感觉到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极大提升了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尤其在结算上更加省时省力且准确,方便财务对账,也方便了家属查询账单,加强了家属与院方之间的互动。现在,我们是毅然决然地主动拥抱农行提供的这套系统。”
智慧养老服务场景也在反哺金融机构。据农行北京分行介绍,该行自主研发了养老助餐点智慧场景,已为北京天通苑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上线个居民小区,进一步丰富了获客渠道,有利于带动业务增长,为以数字化、线上化方式做好养老金融服务积累了经验。
当然,智慧养老服务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护理人员,后者仍有巨大缺口待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而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缺口巨大,居家养老护理员供给更加不足。此外,很多老年人健康情况复杂,护理需求具有复杂性和个性化特征,需要更高专业素养的护理员。
在本次走访中,多位受访者都提到“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左右老年人机构养老。该概念最早由上海市于2005年提出,此后,国家和各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大多沿用了这种目标框架。
如今,这一格局在部分地区已有变化。吴翠翠表示,北京目前已是“991”,即99%的老年人居家养老,1%的老年人居住在机构,居家养老占比逐步提升。北京“991”养老格局,在此前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中可找到佐证。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符合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有利于老年人保持习惯已久的生活方式,而且经常和家人、朋友或熟人交往,也能使老年人精神舒畅。近年来,许多城市、企业都着力加大对老人的生活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银行网点也包含其中,让养老服务金融从“有”到“优”。
农行上海曲阳支行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目前虹口区是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而欧阳路街道是虹口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街道,非常有必要打造一个专注于养老金融服务的特色网点。去年4月开始,农行上海曲阳支行开启营业网点适老化改造工程,成为了农业银行网点适老化改造“上海标准”和行业特色标杆网点。
来到农行上海曲阳支行,从入口处的无障碍坡道起就大有玄机。除坡度更缓更适合老年客户外,还在起点处设置了求助按钮,需要帮助的客户可一键呼叫网点工作人员。走进营业大厅,整体以青绿色为主调,相比从前更加明亮宽敞,对老年客户更友好。在装修上形成了五大类35项标准。比如,在也许会出现碰撞、摔倒的区域设置了防撞条、防滑砖(防滑系数大于0.6)。休闲区沙发的尺寸和回弹率也很有讲究,座椅高度45厘米、坐深48厘米、靠背高度85厘米、座椅回弹率45%,这是老年人坐着最舒服的状态。
围绕金融场景,农行上海曲阳支行建立了专人、专柜、专属的适老化“三专”服务机制,通过配备专人引导、设置尊老专柜、实施专属服务。据该行行长介绍,“该行还在业务办理区配置了老花镜、放大镜、大字版语音计算器、轮椅、拐杖、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工具和设施,各项自助设备、指引标识、填单样张也进行了字体放大和界面优化,便于老年客户阅读和识别。”
对于经常到访的老年客户,该行实行名单制管理,指派对接人员,提供专属金融服务与专属关爱服务。持续关注客户产品到期情况,主动了解养老金融业务需求,匹配相适应的金融理财产品组合,做好养老金融顾问服务。考虑到老年客户的需求,厅堂服务人员大多选配善于沟通、掌握本地方言、社会阅历丰富的员工;还有多名员工拥有“上海银行业窗口服务手语培训”“红十字救护员”等证书。
不同于传统老人,当代老人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仍然不减。农行上海曲阳支行推出了养老金融虚拟数字人“饶伯”。采用3D投影技术,契合老年客户视觉感知下降的特点,交互式为客户介绍该行金融服务,以及提供医、食、住、行、乐、学等方面的服务,未来还可能叠加更多的动作和表情。
今年是农行上海曲阳支行“进城”30周年,陪伴不少客户从三四十岁到六七十岁。在网点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还邀请了不少老年客户前来参观并提出建议。今年70岁的余姐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放大镜、拐杖固定器、叫号震动器特别实用,很符合老年人的需求,真没想到银行考虑得这么细节。有时候叫号没注意或者没听清,有了叫号震动器就不会错过了。”
适老化从来不只是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从细节处真正为老年人考虑的服务更能打动人心。拥有点多面广、渠道下沉优势的农业银行,长期以来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广大的县域、乡村地区,经过改造,农业银行的适老化服务优势会更加明显。
“农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目前已有超过2.2万家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新设或迁建网点也努力向老年客群聚集的社区和街道倾斜,打造300多家适老化服务示范网点。”孙宁表示。
此外,为充实老年客户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将金融适老、助老落到实处,农行员工还在节日、金融教育宣传月等时点精心策划系列活动,在日常工作之余留意周边社区独居老人的生活情况。
今年中秋节来临之际,农行北京分行走进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开展金融知识专场宣传。将红楼梦、民族音乐等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消保主题,创作了消保情景舞台剧《红楼国乐·话消保》。在国乐飘香的氛围中,该行青年员工化身红楼剧中人,生动形象地演绎各类反诈案例。
农行北京西城支行营业部服务周边多个居民区,其中不乏空巢老人。李奶奶今年已经80多岁了,她的丈夫早年去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李奶奶独自在北京生活。如今腿脚不便,日常生活较为困难。三年前,客户经理在办理业务时,了解到老人的情况。从那天起,网点的每位员工都把李奶奶当做自己的家人。了解到李奶奶有早起后将窗帘拉开的习惯,几年来,每天早上,都会有一名农行员工,在路过李奶奶家阳台时,留心窗帘是否拉开。如有特殊情况,会与李奶奶电话联系。日复一日,这个习惯已成为农行员工的日常,也成为了他们和李奶奶的爱心约定。
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养老金储备更是关键。长寿时代重构养老理念,尤其大城市里很多老人从养老到享老,对健康和财富的需求不断攀升,对产品全周期服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
金融行业在其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养老金融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发力点。今年10月,农业银行推出“农银养老”服务品牌,全面升级养老金融服务。依托“3+2”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致力于满足广大新老客户全方位养老金融需求。
“3+2中的3,即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2是指科技保障和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两方面。”孙宁介绍称。目前,农业银行实体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码用户数均居行业前列。在养老金金融服务方面,农业银行不断丰富储蓄、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信用卡、个人信贷等全品类养老财富管理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助力客户增厚养老储备,奠定高质量养老生活基础。
发展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养老金融大有可为,不仅有助于增加全社会养老资产储备,还可以和有关部门、养老产业主体、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等共同打造养老服务生态圈,实现政策护航、金融支持、产业发力多管齐下的良好局面,协力满足广大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生活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