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30分,刘承素准时打开了电脑,戴上眼镜、开机、点开股票页面……今年已经80岁的刘奶奶,天天都会关注股市动态,身边的电脑也陪她征战了近10年。虽然是一台二手电脑,却解决了她去证券交易中心看大屏幕的烦恼,即使儿孙们都用上了更加轻便的笔记本电脑,她还是坚持使用这台组装的电脑。
“老年人就用这种老式的电脑嘛。”刘承素调侃说,虽然开机比较慢,但用来买卖股票,还是绰绰有余。
刘奶奶家住成都市马鞍街附近的一处小区内,今年已经80岁高龄,依旧精神矍铄。每个开盘日,她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股票。电脑已经有12岁“高龄”了,特别是在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如此迅猛的时代,这台电脑看上去和时代有些脱节。
白色显示屏的下方,印着“philips”字样,屏幕显示出的色彩为暗红色,如果不凑近看,很难看清屏幕上显示的图标。“开机也很慢,要一分多钟。”刘奶奶笑着说,“老年人嘛,每天没得事,多等它反应一下也没啥。”
电脑启动过后,刘奶奶就打开股票软件,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股票动态。对于她来说,这台电脑只有一个功能,就是看股票行情,买卖股票。丈夫文大爷喜欢书法,偶尔也会站过来,看着老伴儿使用电脑。“她年轻时就很能干,现在老了,脑子还是好用。”文大爷说,这台电脑其实也是亲戚家里的,因为孩子上学用不着,所以就送给了刘奶奶。“2009年的时候拿到的,但亲戚家在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买了。”文大爷说,电脑用了这么多年,也就坏过一次,主机里的硬件换了过后,照样能用。
刘奶奶说,本来这种电脑已能淘汰了,孙子们现在都是用的笔记本电脑,很轻便,而且开机速度也很快。“但我们用那种电脑也是浪费资源。”刘奶奶坦言,就连键盘,自己也都只用几个数字键,主要是输入股票代码的时候用到。
当被问到何时开始炒股时,刘奶奶有些得意地说:“当时你可能还在上小学哦!”她和记者说,1992年她就开始关注股票,最初都是和朋友一起去证券中心的大厅看大屏幕。“当时还要专门坐公交车去。”她介绍说,太升路、电视塔的几个点位她都去过,甚至后来的电脑也是在那个地方学会的。
“大厅里专门组织过培训班,教股民使用电脑。”刘奶奶对学习电脑的过程有些“不屑一顾”,“电脑有啥好学的,你在旁边站着多看几次就会了。”她就是在大厅里看培训人员操作,逐步学会的,“一看就会了”。
“我们上班那几年,整个办公室都没得一台电脑。”刘奶奶说,1993年退休后,时间宽裕起来,她也开始迷上了股票,每天研究着股市的动态。直到现在,她还放了几万块钱在股市里面,每天关注着这些股票的走势。若不是因为炒股,她也不会学电脑。
刘奶奶见证了一代股民的变化,她所使用的电脑也见证了一代数码产品的变化。“这台电脑是一位侄孙以前使用的。”刘奶奶回忆说,当时这位侄孙去武汉读书,这台电脑就被“抛弃”了,因为他们大学同学都在使用笔记本电脑了。
这台电脑除了黑色的机身,还有一个白色的光驱,显示屏也是白色,通过电脑软件可以查询到,内存只有1个G。刘奶奶说,电脑也是当年在百脑汇电脑城配的,“当时流行组装电脑,听说还是花了好几千块钱”。
而当时的百脑汇电脑城,正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很多大学生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百脑汇去选购电脑。很多人为了追求更高的配置和更便宜的价格,往往会通过朋友推荐一些配置,然后采购各种配件去电脑城组装。
1961年,刘奶奶从建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建筑公司,主要是做行政工作。那时候办公都没有接触到电脑,一直到她退休,她都还是生活在“纸质时代”。因没有学过拼音,所以她也不会打字,就连公司的电视机,也是在中国女排打比赛的时候,才买了一台。
刘奶奶说,自己第一次看电视就是1984年,当时大家都看排球比赛,一个会议室里坐满了一百多人。后来,家里的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嚷嚷着要买电视机。“当时就没肯买,害怕孩子因为看电视耽误了学习。”刘奶奶说,“现在孩子都已经50岁了,还记得这件事。”
等到孩子中学毕业,家里才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就和现在的微型电风扇差不多大小。“现在孩子们买的电视大得多了,看着也很清晰。”刘奶奶说,而孙孙们使用的电脑,更是一个比一个轻薄,完全和自己用的老古董不在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