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设计纪元和办公联联合主办发起,升降桌系统领导品牌捷昌驱动为本次大赛的战略合作伙伴。作为办公产品领域的垂类设计奖项,旨在以人性化、模块化、功能化、智能化设计,透过公正专业的审查程序,评选出最具设计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案或作品,推动办公产品设计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本期中国办公家具创新设计大奖评委专访将对话杜兹设计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钟凌,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对于现代办公空间的见解,以及建筑与办公空间的巧妙结合带来的化学反应。
钟凌曾留学法国,师从法国知名建筑师艾里克·杜博斯克(Eric Dubosc),于2010年创立杜兹设计,将欧洲成熟的设计思维、先进的技术模式与国内具体实情结合起来,巧妙并理性地运用到国内实际项目中,在城市规划设计、公共建筑、城市更新、空间设计、品牌运营策划等领域都有丰富实践经验。2016年入选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
在疫情封控期间,大部分员工处于居家状态,但依旧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通过线上会议远程协作,这样的无固定办公无疑是一种颠覆式的办公方式。钟凌认为,疫情的出现在某一些程度上推动了“无固定办公”的趋势。
为了迎合高度灵活化的“无固定办公”工作模式,办公空间设计中纳入高比例的无固定工位,便于个人和团队自行选择工作地点,以“社区”形式聚集起来,促进团队协作和交流。钟凌表示,当“无固定办公”成为常态之后,员工对企业自身办公空间的体验感就有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办公空间承载更多“办公+”的功能,例如让公共空间承载创意中心、社交平台、生活方式、展示空间等功能,并且在空间场景和办公家具上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钟凌表示,现代办公空间是企业的新“名片”。经过合理设计的办公空间,能给员工与用户带来正向反馈,并让合作伙伴在第一时间直观地感受到企业文化。
一是在办公空间中出现了更多“复合型空间”的需求。现在,“无固定办公”越来越普及,企业对办公空间的使用也灵活性更好。设计师需要仔细考虑空间与使用的关系,也要考虑未来可“灵活使用”的空间预判,例如一个日常的大会议室,可以将其变成展厅、发布会现场甚至舞台等,这对空间的灵活性和复合使用场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办公空间的“融合”特点增强。除了功能上的融合,在风格上也有更多融合的趋势。例如在办公空间中融入文化的氛围,“灰空间”的加入能增加员工的体验和幸福指数;户外与室内融合的“半室外”空间风格,大量绿植的加入也成为了新的趋势;此外,一些带有商业空间特点的展示空间、生活方式空间也和办公空间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钟凌认为,空间和建筑是不可分割的,建筑本身的特性能成为空间的特点。以“悬浮战舰”项目为例,客户为一家新材料制造企业,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团队,他们盼望在办公空间里做一个室内足球场。这在普通的建筑中很难做到,但由于是老厂房改造,其超高层高和结构特点恰好能够很好的满足这样的需求。
因此,杜兹设计将二层空间“悬挂”在屋顶上,在幸福码头边上造出了一座“悬浮战舰”,并结合空间特点,为业主定制了同样有“悬浮”特点的办公桌与岛台。基于空间特点去延伸的家具设计,在其他空间中并不能完全地复制,这也就赋予了这个办公空间独特的魅力。
许多企业的总部都是一体化打造的园区,如何将建筑、景观和室内体验恰当地融合起来尤为关键。通过有机结合,利用建筑的造型创造出室内空间的独特体验,以“道生天合总部园区”项目为例,利用了建筑的悬挑造型,在室内自然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开放空间,并设计成大跨步的共享开放平台,以及相对私密的企业报告厅,让空间形式与功能更好地结合起来。
同时,景观与空间结合的“亲自然”设计也能为企业员工创造一种“在自然中工作”的感觉,利用两层全通透的内庭玻璃幕墙,形成了360度的花园景观,引入自然光线,生机勃勃的中庭景观成为空间中最浓重的色彩,让办公氛围与环境和谐共融,也符合业主绿色环保的企业愿景。
提到中国办公家具创新设计大奖,钟凌表示,为客户打造的办公空间都是定制化的,对建筑与空间进行解读,结合企业的特点,就能形成其不可复制的特点。办公家具同理,需要与建筑、空间相结合,充分的发挥其优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