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脚步|把科创“树苗”植入雄安创新“沃土”

时间: 2025-03-04 07:43:23 |   作者: 大气常压等离子清洗机

产品介绍

  眼下基于AI大模型开发落地的应用场景遍地开花,为千行百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生产力。拥有“云上一座城”的雄安新区,凭借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正吸引慢慢的变多京津科创企业入驻。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一周年融媒体特别策划《春天的脚步:当协同成为日常》,今天我们走进雄安,看一棵科创“小树苗”植入雄安创新“沃土”后,“拔节生长”的样子。

  李长霖是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早上七点从北京出发,驱车一路向南,八点半就赶到了雄安新区。

  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地下环廊,戴副眼镜、背着双肩包的他更像一位大学生。把公司产品的测试地点选在这里,看中的是店面比较集中,业态丰富。

  被测试的机器人自称叫“雄小安”,它有什么本领,要经历哪些考验呢?李长霖介绍说,这是一款轮式机器人,随着各类大模型在雄安相继落地,“雄小安”将在大模型驱动下,“脑容量”慢慢的变大,除了做安保服务,还能充当导游、讲解员等等。

  上午十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测试,李长霖组织小伙伴开会总结。大家就机器人如何更好地发挥预设功能畅所欲言。公司职员刘传说,“雄小安”的操作台植入了多个大模型,DeepSeek现在用的人比较多,测试时遇上服务器繁忙,问答反应显得有一点儿慢。其他大模型,相比而言速度稍快一些。

  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在北京海淀区注册成立,主要的业务领域集中在城市公共空间,比如社区、公园。天津津南区在建的柳林公园内,就有公司的产品,涵盖运动智能体、科普智能体、亲子娱乐智能体、导览导游智能体等等。

  十点半,李长霖带着测试的数据,来到街角的咖啡屋,一边整理分析数据,一边介绍公司的发展历史。1986年出生的他,老家山东淄博,在北京林业大学本硕连读期间找到了创业方向。现在做的项目大都围绕城市公共空间或生态空间,比如围绕智慧城市做各种AI的装备。

  近年来,入驻雄安新区的疏解单位及非公有制企业慢慢的变多,启动区的雄安科创中心人气随之越来越旺。

  十一点钟,李长霖走进中心B座一楼大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信息,他时不时用手机拍照,查找与AI大模型开发相关的研发成果。忙完这一切,他又来到一旁的技术交易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咨询公司的研发成果,如何录入到技术库。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一步。雄安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对接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区落地企业,以完善科学技术创新服务链为切口,联动全国主要的技术交易所,旨在加快创新要素的集聚,不断丰富新区创新生态体系。这也是李长霖选择从北京迁到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的原因之一。

  李长霖注意到最近两年新区的商超、餐饮、住宿、娱乐健身场所等日新月异,热闹的街头与优美的公园相得益彰。持有雄才卡的人,还能通过人才智慧服务平台享受到很多折扣。

  他说,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9月入驻雄安。公司在新区科创中心的中试基地有4000来平米的场地。把生产环节搬到雄安后,下一步公司研发环节也会慢慢地转移过来。考虑到200来人团队,六成左右是研发人员,再加上有各种疏解政策做支持,这样做才能够免去很多后顾之忧,比如说住房、子女入学、上下班通勤、社区周边综合配套等等。

  下午两点多,李长霖驱车从容东片区来到昝岗片区的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上午测试的结果,经过研发团队的优化后,他想看看在产线上能有什么具体反馈。

  甲板科技在中试基地现有的四条生产线各有侧重。工人根据图纸把显示屏、算力盒子、电路板、传感器等等组合到一起。走进运动智能体生产线,李长霖演示起AI智慧骑行、划船机、椭圆仪、平衡木等产品的玩法来驾轻就熟。他解释说,这些设备现在还没联网,一旦联网后,扫二维码还能和虚拟人交流。公司跟首都体育学院共同研发一套算法逻辑,针对20多种运动,可以锻炼不同的人体部位,互动得分也有差别。

  从场地测试到政策咨询,从生产线与工人沟通,到电话联系相关中介机构,隔空和团队核心成员商议如何首次公开募股,并争取上市。短短一天,李长霖脚步不停,电话也一个接着一个。

  身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把“小树苗”科创企业植入雄安创新的“沃土”后,他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憧憬。

  看到入驻雄安的企业与研究机构慢慢的变多,李长霖期待与之携手碰撞出更多火花,合作研发出更多新的装备和产品。

  公司目前基于雄安大数据平台部署了很多智能体,用智能体可以调用各种大模型,丰富AI大模型落地的应用场景,从而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雄安是一个创新的热土,他希望“甲板”在这里能够乘风破浪,踏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