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超三百亿港元阿里在新年第一天继续「割肉」
时间: 2025-01-05 01:15:20 | 作者: 真空型等离子清洗机
产品介绍
2025年1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宣布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与出售银泰商业相似,这次卖掉高鑫零售,阿里也是亏损的,而且付出的代价更大。
从2017年首次投资高鑫零售,到2020年继续收购后者股份成为控制股权的人,阿里巴巴累计花费了504亿港元,如今以131.38亿港元出售,从财务层面看,亏损了372.62亿港元。
假设出售事项完成,并考虑到:1.本公司就阿里巴巴待售股份应收代价的估计公允市价;2.于2024年9月30日本公司未经审计简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高鑫零售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及高鑫零售的非控制性权益,并就本公司应占2024年中期股息金额做出调整后,本公司估计出售事项所产生的股东应占损失约为131.77亿人民币。
由此你会发现,阿里当初锚定要做新零售时态度有多坚决,如今剥离这些线下实体业务时,动作就有多坚决——当时,阿里愿意花更贵的价格溢价入股或者收购,现在,阿里甘愿承受更多亏损实现这些资产的变现。
阿里围绕新零售所做的对外投资、收购,并非财务型投资,而是希望和阿里现存业务做整合,阿里在过去几年也确实得到了一些来自线下的赋能,比如天猫品牌商家数量的增多。
阿里当初重仓新零售,客观上也没有可遵循的成功经验,机会和风险本来就是对等的,只是结果确实不尽如人意,阿里当时铺下的新零售大网,后来并未讲好“线上线下打通、线上赋能线下”的性感故事。
但无论是尝试本身,还是如今在聚焦核心主业时呈现出来的果决,某一些程度上都是阿里迈向成为一家102年伟大公司路上的必由之路。
“那些不应也不能容忍延续性创新失败的机构,将发现了自己也很难承受破坏性创新上的失败。”《创新者的窘境》中这么写道。
2017年底,阿里巴巴首次以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时,时任阿里巴巴CEO的张勇,将这次合作比喻为一场婚姻:“今天是正式结婚,今后过日子还需要精心维护。”
合作达成没多久后,在被问到和阿里的磨合状况时,黄明端给出的几乎都是溢美之词:很开心、无缝对接、远超想象,等等。
往前倒三年,2013年四季度,在电商的冲击下,大润发同店销售出现下滑,同期大润发决心向电商转型。
“过去我不讲,但现在我要改变心态。互联网要天天讲,你看强哥(刘强东)天天都在曝光,他每次创造一个新闻,流量就提高了,他上瘾了,改天我也要搞这么多东西,这个没有很好的方法。”2014年7月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时,黄明端如此说道。
“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想办法,请强哥和马云来骂我,他骂我就有动力,我们天天找他们来骂,但他们就是不骂,我们心里蛮挫折的。”
那段时间里,大润发对飞牛商城的未来走向也表露出了十足信心。比如起初高鑫零售的一位董事提出的目标是,飞牛网要在五年内进入大陆电商前三甲;2015年飞牛商城的战略发布会上,黄明端也断言,“飞牛商城是综合百货类最后的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列车。”
到2016年上半年时,黄明端还在说,如果实体店都不做电商,只有阿里和京东,“那电商的市场规则就乱了,会为所欲为。”
2017年,飞牛网的GMV只有41亿元,再想跟阿里京东掰手腕已经无异于蚍蜉撼树了——那年阿里的GMV是3.77万亿元,京东的GMV也突破了一万亿。
一个有意思的桥段是,起初大润发探索向线上转型时,黄明端甚至不懂什么是App。
“当时我们的助理还在笑我,一个不懂App的人做电商,为什么?那时候我真的不懂什么是App,我就发一个信息问我的同事什么是App,2014年我才懂。”后来黄明端这么说道。
事实上,直到2014年4月,黄明端也才第一次网购,还是在京东和1号店这两个竞争对手那里下单的。
自己下场做飞牛网的这次尝试虽然没成,但也让黄明端有了新的思考:自己做不成,那就找一家网络公司一起做。
“因为我们做了互联网,我才发现互联网是赢者通吃的行业,这不是我们能做的。那既然不能做这个互联网,我能不能跟一个网络公司合作?这也是怎么回事后来我们强强结合,引入阿里战略投资的原因。”
腾讯在2012年收购易迅网之后,基本梳理清楚了电商业务——以易迅网为核心的自营、以QQ网购为核心的开放平台、以拍拍网为主的C2C。
当时,在把电商业务独立出来并成立的单独子公司ECC总经理吴宵光的带领下,易迅网还发起了一轮价格战,提出了“贵就赔”“假就赔”等服务口号,内部也喊出了“打猫狗”计划:“猫”是天猫,“狗”是京东。
腾讯电商还是没打赢。开打之前,腾讯电商与京东GMV的差距是360亿元,但到2013年,这一个数字扩大到了450亿元,易迅还亏了8亿元。
由此,2014年3月,腾讯向京东购买了3.5亿普通股,占后者上市前普通股的15%。
后来谈到这段往事时,刘强东颇为得意地表示,当时他去美国游学,刘炽平(腾讯公司总裁)内部开会,称要趁着刘强东外出的空档赶超京东,发现还是打不过后,才决定把电商业务交给京东来做。
下定决心要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后,2016年高鑫零售聘请了三家管理顾问团队,对一些互联网巨头进行了评估,也和这些巨头进行了接触,最后看了一圈下来,顾问团队建议首选阿里。
当时,阿里也有挑战。随着网络人口和流量红利的衰减,阿里在GMV、活跃买家数、月活跃用户等多个指标上显露出增速放缓迹象。
2015年10月的公开信中他指出,“阿里巴巴追求的是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协同的商业基础设施平台。”再到第二年的云栖大会上,他又为阿里巴巴指明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趋势,即去电商化,拥抱“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
当然,同一时期里盯上线下的也不止阿里巴巴,从京东到腾讯,互联网巨头们都开始大力探索如何把线上和线下连接起来,只是概念不同,方式也不同。
比如京东的叫法是“第四次零售革命”,刘强东的说法也是这场革命改变的是零售的基础设施;腾讯也在2017年10月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那之后短短数月内,密集投资了永辉超市、家乐福、万达商业等线年阿里入股高鑫零售时,双方这场合作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比如双方合作不到一个月,盒马与大润发的部分供应链系统就打通了。同时2018年2月,原来的飞牛网全面升级为“大润发优鲜”。
到2018年结束时,高鑫零售在年报中曾提到,这一年,数百家大润发超市实体店全面完成了数字化升级,阿里巴巴淘鲜达业务全线接通上线,从而帮助实体门店不仅能服务到店消费者,更能辐射服务以店铺为中心周边三公里的所有用户。
此外,透过淘鲜达、大润发优先、欧尚到家以及饿了么,公司484间门店都能提供一小时配送服务。
也是在那一年里,大润发开出了九家“盒小马”门店,盒马为其提供品牌授权与ERP系统,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它更像是大润发的缩小版。大润发也在2018年9月经营起了售价盒马鲜生的门店,主要遵循盒马模式,但会融入大润发的一些特色。
比如阿里系的林小海辞任了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由高鑫零售老人沈辉接任。同一时期里,高鑫零售也开始一边关闭部分大卖场,另一方面持续推出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并加大力度推出自有品牌产品等等。
阿里早已明确,要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到电商、云、AI等核心业务上,要更聚焦,不再做盲目的业务扩张,已经扩张的则要加速收缩回来。
正如一位网络公司高管评价的那样,之前阿里的心态是“不能接受什么大领域与自己无关。”现在阿里显然换了姿态。
事实上,自从2024年初,阿里包括饿了么、盒马、大润发、银泰等业务传出出售传闻以来,几乎只有饿了么和盒马出来辟谣过。
此外,《2024盒区房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也显示,蛇年春节前,盒马预计在2024年开出72家鲜生门店,全国门店总数接近430家,以平均5天开出一家新店的速度,成为五年来最快。
去年10月23日,2024即时电商未来商业峰会上,饿了么还发布了“近场品牌官方期间店”项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开出10万家官方旗舰店。
2023年12月,阿里巴巴子公司阿里网络,就已经将其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给新设立的杭州灏月,这一些企业包括苏宁易购、美年健康、分众传媒、千方科技、居然之家、圆通速递、美凯龙、丽人丽妆。
去年11月27日,丽人丽妆披露,公司收到了杭州灏月的通知,后者将在6个月内清仓式转让持有的股份。
回到去年2月7日,当时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资本管理委员会主席蔡崇信指出,2024财年的9个月里,阿里在非核心资产的退出上进展顺利,已经退出了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同时阿里也将继续执行对一些上市公司(非核心业务)股票的出手。